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

维基百科条目:中國茉莉花革命

緣起

「茉莉花革命」一詞源於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,2010年12月18日,突尼西亞民眾遊行示威要求總統本·阿里下台。本·阿里于1987年发动不流血政变推翻前总统哈比卜·布尔吉巴上台,此后他在1994年、1999年、2004年和2009年四次连任突尼斯总统。从1987年起的大约20年间,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以接近5%的速度增长。然而2008年的金融海啸导致旅游业走下坡,失业率上升,引發國民不滿。阿里於2011年1月14日下臺并出走沙特阿拉伯,結束其23年的政治生涯,於是革命以突尼斯國花茉莉花命名。突尼斯的革命波及至埃及,引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,2月11日,在位30年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台,造成埃及國內持續動盪,國民經濟遭受重創,大批外籍人士撤離埃及。

突尼斯和埃及的政局動盪引起多個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示威浪潮。這些事件的影响使少數自稱熱愛民主的人士在境外互聯網上傳動,嘗試推行另一场活動。以指標性北京聚會為例,約有「百人」參加。因為受到中國官方封鎖壓制等因素,該活動參加人數並不踴躍。

策劃

「中國茉莉花革命」發起者並未表露身份,於2月22日曾在博訊新聞網發表聲明並以「我們」為自稱,據其所說,他們曾為不連累和此事無關遭拘禁者曾商議集體自首,但“終因人數太多及參與程度不一未能達成共識”,而替發起者公布消息的博訊新聞網建立者韋石2月25日接受美國之音電視採訪時聲明「博訊沒有發起事件,既不知道這些人,也沒有和這些人合作做這事情」。

發起者在2月24日晚上再發表聲明稱「可以說有,也可以說沒有」(發起人),並表示這是個準備好的計劃,並稱早前在Twitter發出召集令只作試探性質,因統治者過度反應促成第一次召集之效,發起者只是把因應形勢變化提前進行而已,並表示只是一次「行動」,並不願看到出現利比亞「革命」(武力抗爭)的效果,只希望因一次次的集會讓國民「克服對專制暴力的恐懼,勇敢表達自身願望,從而加快中國民主轉型進程;以互聯網關注力量,集會圍觀改變中國」。

宣傳

2月17日,在twitter的公共匿賬戶秘密樹洞(@mimitree0)发布“中國茉莉花革命”初次集會日期,已定於2011年2月20日(星期天)下午2時,全國各大城市集合地點將提前一天在博訊新聞網公告”的消息。2月19日凌晨2時,在博訊網登出一則匿名投稿,公佈中國茉莉花革命的各大城市集會地點。中國當局內部戒備,警告和拘留部分異見人士。新浪微博隨後無法搜索「茉莉花」的詞條,百度搜索「中國茉莉花革命」無法返回結果,網民則翻牆得知消息並轉告,另社交網站Facebook自2月19日期既有以本條目同名的粉絲專頁宣傳革命及傳播最新訊息,短時間既有萬人支持。

運動發起者在2月19日開始以博訊新聞網發出召集通知,網站由該天起則受懷疑來自中國黑客的DDoS攻擊該新聞網站,首兩天博訊把域名指向雅虎並數次試圖重新開放站點,卻仍受攻擊無法建立,而博訊則在2月20日起建立博客形式臨時網站 www.boxunblog.com 並繼續發布相關消息;2月26日臨時網站發布消息稱「已受巨大壓力。同時博訊受到嚴重攻擊使博訊難以正常運作...茉莉花事件傳播後,給中國無數活動人士和網友造成無辜傷害,(因此)不得不暫停發布相關通知」。博訊在3月8日發表聲明,“鑒於資訊混亂,博訊建議讀者朋友在茉莉花事件上,主要參照以下兩個網址:http://molihuaxingdong.blogspot.com 和http://cnjasmine.blogspot.com。

摘自维基百科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4%B8%AD%E5%9C%8B%E8%8C%89%E8%8E%89%E8%8A%B1%E9%9D%A9%E5%91%BD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