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6日星期五

群体性事件组织手册(之五)

郭保胜
(续第50期)

四、组织工作步骤二:理念价值观认定过程及步骤
在参考完“还我安居权”价值观反省模型后,群体事件组织小组着手进行价值观认定,为组织活动的开展打下更好的基础。价值观认定就是对事题做理念、价值观甚至哲学、信仰上的探讨。这非常有利于保持小组的凝聚力和持续的战斗力,使每个成员明白自己为什么参与此行动、强化参与和坚持的精神,如果没有价值观的反省、陈述和认同,小组很快会瓦解、分崩离析。在群体事件中的口号、倡议书、宣言、新闻稿、游说辞令、理论阐述等都要在这一阶段产生,价值观认定为群体行动提供了坚实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宣传力量。

群体事件操作步骤又分四个操作步骤:1.社会事题分析步骤;2.理念价值观认定过程及步骤;3.策略计划步骤;4.社会行动计划步骤。人民的疾苦是我们的关注中心,也是我们组织群体事件工作的原点,确定哪种疾苦是我们需要采取行动的,这就是确认事题。谁造成了人民的疾苦?谁是剥削者?他们的策略和力量分布如何?这就进入了社会事题分析。面对人民的疾苦和剥削者的现况,我们为何要改变?这就进入了我们行动的价值观认定阶段,非此,理念、方向就不清楚,热情就不能持续,很难进入策略和行动阶段。在陈述完价值观后,我们要考虑的是我方如何削弱对方力量、增加我方力量,这是行动中的策略选择。然后再根据策略制定出行动计划,最后一起开始行动。群体事件组织者必须经过这四个步骤才能组织成功一个事件。

再次理解后,我们看什么是价值观认定:

1.每个人在价值观上都有远景见解。

2.此远景见解是属于个人的,并有独特性;但可与他人分享。

3.每个人对一些事件、人、著作等的认定有其自主性。

4.个人见解会影响我们的行动,尤其在危机状况下,有决定性的影响力。

5.这些见解的大部分是下意识的,非概念化的。

6.当我们意识到这些见解,表达出来,并发现其与我们的计划、行动相关联时,我们会感到行动的力量。

7.这些个人的见解是可经培养彰显的,但最好能与组织成员一起培养。

在我们基本了解了什么是价值观认定之后,下面更具体地提出了价值观认定的步骤,简单而言,回答完有关价值观的以下诸问题,就基本厘清了自己的价值观:

1.确认所关心的问题

1)是什么问题?

2)谁是受害者?他们的痛苦是什么?

2.这个问题和你的关系

1)为什么你会关心这个问题?

2)这个问题如何具体地影响你的生活?

3)有什么情况引起你的感触?

4)何种感触?

3.由上述步骤所产生的现象提出价值观陈述

1)有关的价值观声明

2)应做何事的声明

4.这些价值观叙述的根源和来源是什么?

1)个人的体验或故事:当事者本身的经验

2)权威性个人所说所写:第三者的经验

3)权威性的社团或组织:公共的权威

5.行动的暗示:回顾原来的问题,你是否能找出一些不同的基本解决策略?

6.这次行动的口号大概有哪些?

为了能够正确地填写并认定这些问题,这里以“还我安居、抗议高房价”为案例模板:

1.确认所关心的问题

1)是什么问题?

答:抗议官商勾结操作的高房价、还中国公民安居权。

2)谁是受害者?他们的痛苦是什么?

答:自住购房者、租房者、房奴、被拆迁户:买不到房子、租不起房子、还不起房贷、被野蛮拆迁、回不到原来住处等等。

2.这问题和你的关系

1)为什么你会关心这个问题?

答:正义感、人的基本人权、同情心、道德责任、嫉恶如仇。

2)这个问题如何具体地影响你的生活?

答:通过媒体报道、自己房奴的经历、周围人的感受、亲戚朋友的哀叹,使我不得不关心该事。

3)有什么情况引起你的感触?

答:房价高企、强拆横行、房奴叹气、房商暴利、卖地维持GDP。

4)何种感触?

答:生气、悲伤、同情、羞辱、奋起抗争。

3.由上述步骤所产生的现象提出价值观陈述

1)有关的价值观声明

答:高房价违背社会公义公平是完全不合理的、降低房价改变不合理的地产法律和制度是非常应该的、强制拆迁是践踏人权的野蛮行为、房产腐败是当前官僚腐败的最突出表现应立即被制止!

2)应做何事的声明

答:应该加强民众对房屋高价问题的关注、应该帮助高房价受害者控诉不合理制度、应该动员高房价受害者采取实际行动来抗议不合理制度与政策。

4.这些价值观叙述的根源和来源是什么?

1)个人的体验或故事:当事者本身的经验

答:唐福珍自焚案、宜黄拆迁案、上海世博难民联合国上访案、倪玉兰拆迁悲剧等等。

2)权威性个人所说所写:第三者的经验
《孟子•梁惠王上》曰:“无恒产而有恒心者,惟士为能;若民,则无恒产,因无恒心。苟无恒心,放辟邪侈,无不为已。及陷于罪,然后从而刑之,是罔民也。焉有仁人在位,罔民而可为也?是故明君制民之产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,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。然后驱而之善,故民之从之也轻。”这里的“恒产”对于中国公民来说就是房子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中写到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。安居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。

《圣经 创世记》2:18 耶和华神说:“那人独居不好,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。”上帝在创世之时,就为亚当准备了安居的地方。上帝在《利未记》25:19 中对以色列人说:“地必出土产,你们就要吃饱,在那地上安然居住”。

《世界人权宣言》第二十五条规定:“人人有权享受为维持其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及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,包括食物、衣着、住房、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”。

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》在第一条中也指出:“所有人民得为他们自己的目的自由处置他们的天然财富和资源,……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剥夺一个人民自己的生存手段”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三十九条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。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”。

联合国经济、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《关于获得适当住房权的第四号一般性意见(第六届会议,一九九一年)》第一条规定:“适足的住房之人权由来于相当的生活水准之权利,对享有所有经济、社会和文化权利是至关重要的。”这里所说的居住的权利是指为生存而必须提供的住房方面的保障。

1985年12月17日,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,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(World Habitat Day,世界人居日),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。2010年10月5日世界住房日的主题是“千年发展目标和城市”。今年世界住房日的主办城市是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。

胡锦涛、温家宝先后在十七大和全国十一届一次人代会上均提出“五有”的目标追求,即要让中国公民“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”。

3)权威性的社团或组织:公共的权威

答:联合国居住规划署负责大多数国家安居事宜、海外杨建利博士发起的麻雀行动、“中国人权”组织关注安居权。

5.行动的暗示:回顾原来的问题,你是否能找出一些不同的基本解决策略?

答:(1)发布并全民签署《中国公民要求政府公布公务员房产呼吁书》;(2)发布并全民签署《中国公民要求政府制止高物价尤其高房价呼吁书》;(3)动员各地民众给当地GDP至上的地方政府颁发“鸡的屁”奖;(4)动员各地民众给当地与官员勾结的黑心开发商颁发“厚黑狼”奖;(5)五、动员各地无房民众进行“无壳蜗牛”文化活动和“住进去”——直接进住闲置空屋活动;(6)动员各地房奴进行缓缴房贷、与开发商和银行谈判活动;(7)动员各地被拆迁公民收集并展示强制拆迁各种惨剧图片,在各种媒体上曝光,全力支持麻雀行动。(8)组织体制内外学者、高房价受害者、拆迁受害者、房产商、官员召开安居权、高房价问题研讨会。

6.这次行动的口号大概有哪些?

答:还我安居权、反对蛮强拆;

还我安居权、反对高房价;

还我安居权、我们要尊严;

还我安居权、公布官房产;

还我安居权、土地要私有;

还我安居权、齐来住空屋;

还我安居权、房奴缓缴贷;

还我安居权、政府鸡的屁;

还我安居权、房商厚黑狼。

以上案例可以帮我们明白价值观认定步骤。组织群体事件者必须要经过这个步骤,然后确定群体事件的理论依据和宣言、倡议书、口号、标语等,并对下一步行动的产生,大概提出方案。群体事件领导团队也因为价值观的认定而有了共同的愿景、共同的外界传播内容,如此,就更加加强了内部的凝聚力。价值观认定之后的步骤,就是策划针对每个参与者的具体行动策略。

五、 组织工作步骤三:策划计划步骤
在进行此组织步骤前,要在领导团队中进行两个游戏来增强团队精神,同时,要让团队成员明白爱、公义、力量的关系,危机和转机的关系,强化成员的斗志。

游戏之一:在卡片找共同点:准备几十张不同颜色、形状的卡片。每人领一张。游戏就是每人找与自己卡片有类似特征的卡片持有者,找不到者是失败者。游戏开始:

第一次:迅速找到与自己卡片有共同特征的2个人

第二次:迅速找到与自己卡片有共同特征的3个人

第三次:迅速找到与自己卡片有共同特征的4个人

第四次:迅速找到与自己卡片有共同特征的5个人v

第五次:迅速找到与自己卡片有共同特征的6个人

此游戏的目的是在团队中求同存异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。

游戏之二:两队互相猜测对方的排队原则。
参与人员分成两个队伍。一队外出,一队在房子里面按照一定原则排好队伍次序。如按照年龄由大到小、按照个头由低到高。然后叫屋子外面的队伍进来,相互猜对方的排队次序原则,是年龄、身高还是其他。只限三次,猜不对的为输者。

此游戏的目的也是加强团队的协调性。

爱、公义、力量是此群体事件组织模型的主要价值观,也是对每个组织者的人格要求:

爱:关爱、关心他人,热爱自己的民族、国家。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。你希望他人如何待你,你就怎样待他人。

公义:公平正义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赏善罚恶、正直诚实、铲除邪恶。

力量:采取行动的能力;决定自我命运的能力;维护作人尊严的能力。

有爱、公义,但无力量:空谈而无行动,光说不练,救济但没有改变体制(这个问题在开篇讲解群体性事件特征的时候,在“瓦解而非救济”一节中已经做了讲解)。

有公义、力量,但无爱:律法主义、严酷的斗争。

有爱、力量,但无公义:仁慈的专制、家长制、大男子主义等等。

作为事件策划者、组织者、执行者,爱、公义和力量这三个要素都要具备。作为社会活动的领袖,不仅要求相当高的技术素质,而且要求相当高的道德素质、灵性素质。

危机与转机

群体事件组织成员可能会感到我们的理想虽然非常崇高,而且有根有据,但是现实的困难非常众多,我们与敌对者的力量悬殊,这是一个巨大的危机。但是危机也是转机,我们要进一步分析这个危机,找出可能改变的因素,找出对方的策略和优劣之处,然后对症下药。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组织工作的第三个步骤:策略计划分析。

策略计划分析,也被细化为以下的表格,组织群体事件的团队成员在填写以下表格过程中,就能清晰把握下一步的行动策略:

可行策略计划表

立场
参与者
方法
影响评估
可行策略
行动建议及优先顺序









组织工作的核心步骤——群体事件策略计划的制定就是以上这个表格的填写。为了更好地完成表格的填写和各自群体事件的策略计划,团队成员有必要再次参照“还我安居、抗议高房价”的案例模板。

(待续)

《中国人权双周刊》首发,转载请注明出处:
http://biweekly.hrichina.org/article/1001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